同学们
 
学校不仅有野猪,还有北师猕猴噢!!!
 
Ta长这样↓
 
 

 

 

 
周颖老师摄
 
 
 
2021年10月29日,
 
周颖老师在文华苑用自己的相机
 
记录下旋转跳跃的猕猴身影。
 
 
 就是说,整个一个大惊喜事件!
 
 北师大珠海园区风景真是好呢!
 
 不止二师兄(野猪)、斑头鸺鹠(xiū  liú)、小灵猫、小䴙䴘,
 
 连这大师兄(猕猴)都被咱吸引来啦!
 
 保护生物多样性,
 
 北师大珠海园区一直在行动!
 
 

 
 
 
 
 
 
 
 
 
 
 
 
  
  - 校园内遇到野生动物,放松心态,大概率不会有冲突; 
- 不要特意寻找,让其更好地在校园生活; 
- 保持安全距离,以免抓伤; 
- 拒绝喂食,直接或间接喂食都不合适。 
如果遇到猕猴,请与之保持距离,不要上前追踪,以免造成惊扰。留下足够的空间,既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也有助于野生动物在校园内更好地生活。 
  
  
  投喂野生动物往往是出于善意,但这样的善意却很有可能带来伤害。投喂会使野生动物丧失独立生存的能力。如果在幼年期持续接受人为投喂,就会变得依赖喂养,甚至可能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生存。此外,投喂会让野生动物暴露在疾病风险中。动物极易通过人类的双手染上疾病。我们手上的各种细菌、病毒,甚至驱蚊水、沐浴露等,都可能导致它们产生不良反应。 
  
 
 
 
 
  
  2021年10月11日—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在昆明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彰显大国领袖的担当和东道国的风范,高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旗帜,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方向,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擘画蓝图,必将产生重大深远的世界影响。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9月4日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在评估的138374个物种中,38543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任重道远。
 
 
 
  
  
   
    
    校园内发现野生动物,证明了野生动物对于急剧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说明了珠海园区拥有野生动物所需要的生境。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人和动物如何在城市环境中共存,携起手来积极支持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后续工作需要师生参与其中,一起来保护北师校园的生态与生物多样性。              
    
   
    
   
  
 
 
 
 
 
 
 特别鸣谢 周颖老师
 
 
 
 文字 | 韩东花
 
 排版|胡昕彤
 
 初审|吴   敏
 
 终审|傅勉兴